《血色湘江》“燃情”国家大剧院
“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即使在红军长征中,湘江战役也尤其惨烈悲壮。昨晚,以湘江战役为背景的原创歌剧《血色湘江》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这部作品也是“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广西优秀舞台艺术剧目进京展演活动的收官之作。不久前,《血色湘江》还入选为文旅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
《血色湘江》由著名导演陈蔚担任总导演,钱晓天任编剧,张巍任作曲,刘科栋任舞美设计和艺术总监。全剧故事发生在1934年冬,在广西桂北地区,为掩护党中央和兄弟部队过江,红军师长陈湘率部顽强战斗,最终全部壮烈阵亡。去年,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纪念红军长征湘江战役85周年,《血色湘江》在南宁首演。此次登台,全剧又经过了一年多的打磨提升。
为了让当下的观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巨大牺牲,包括陈蔚在内的主创团队多次前往战役的发生地广西兴安、全州、灌阳等地深入采风。他们曾长久地注视着奔流汹涌的江水,还曾在高山密林间追随前人的脚步,哀悼战士们散落在山河泥土中的遗骸,并通过走访亲历者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素材。
剧中的很多人物都有历史原型,比如陈湘的原型是“断肠取义”的红34师师长陈树湘,配角“赖老石头”的名字则是编剧钱晓天在纪念碑上亲眼所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血色湘江》也避开了刻板平面、非黑即白的窠臼:生死关头,不满14岁的小战士红米饭一度动摇恐惧;国民党军官黄复生是陈湘的死敌,但昔日他们在军校有同窗之谊。与老同学战场相逢,黄复生挣扎在狠绝与不舍之间……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角色,让《血色湘江》充满了真实生动的力量。乱世中平凡人物的悲欢离合,以小见大地折射着国家民族的命运。
舞台呈现也为整部作品渲染了悲壮惨烈的底色。滚滚逝去的江水、凌乱巨大的山石树根、老乡用门板搭起的浮桥等元素和浓重的红黑色调既还原了桂北特殊的地理环境,也以嶙峋凌厉的姿态讲述着战争的残酷甚至恐怖。在舞美设计和服化道方面,主创团队倾注了大量心血。
昨晚的演出由中央歌剧院常任指挥朱曼执棒广西演艺集团旗下的广西交响乐团、舞蹈团、合唱团等演员,携手高鹏、吕薇、金郑建等歌唱家共同演绎。这样一部宏大磅礴的作品,对全体艺术家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战:吕薇饰演的瑶族姑娘凤鸣豪迈直爽,敢爱敢恨,是细腻内敛的她难得演绎的“和自己不怎么像”的角色,舞蹈段落也是全新的尝试;陈湘的扮演者高鹏此前从未演过军人,为了在外形上贴近陈湘,他曾在去年减肥36斤,很多男演员更是到军营中进行了十天封闭训练。
11月11日晚,广西当地演员组成的B组阵容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血色湘江》。在陈蔚看来,B组同样颇具实力。“地方演员达不到要求,是不能登台的。”陈蔚对作品一向要求严苛。创排过程中,朱曼与合唱指挥周君用了许多时间帮助大家抠细节,A组演员也把舞台经验倾囊相授。陈蔚希望,结束本轮演出后,《血色湘江》也能在当地成为经得起考验的作品,为更多年轻人提供展示的平台。
编辑:dsw